近些日,聽很多裝載機師傅反映,某型號裝載機發生了制動失靈故障。該故障主要表現為制動動作時有時無,制動后不能立即停機。初步分析該故障為制動泵存在問題,那么制動泵出現故障導致裝載機制動失靈該如何解決呢?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制動泵的原理。
一、制動泵工作原理
該型裝載機制動泵由氣缸活塞1、回位彈簧2、活塞桿3、儲油杯4、密封墊5、制動泵活塞6、制動泵7等部件組成。在沒有制動時,儲油杯4與制動泵7液壓油腔相通,制動液通過油腔A、油孔B流入油腔C。
制動時,壓縮空氣從進氣口進入,推動氣缸活塞1克服回位彈簧2的阻力,通過活塞桿3推動制動泵活塞6右移。與此同時,密封墊5封閉油孔B,將制動泵7油腔A、C分隔開,使C腔內的制動液產生高壓,從而驅動制動缸實施制動。
解除制動時,壓縮空氣從進氣口返回,氣缸活塞1和制動泵活塞6在回位彈簧2彈簧力作用下復位,油孔B打開,制動泵7的A、C腔重新相通,制動缸內的制動液流回制動泵7內。若制動泵7內的制動液過多,多出的制動液經A腔流回儲油杯7內。
如果制動解除過快,制動液未能及時隨活塞桿3返回制動泵7的C腔,則制動泵7的C腔內將形成真空。在大氣壓力作用下,儲油杯4內的制動液經過小孔B補充到制動泵7的C腔。當再次踏下制動踏板時,制動效果就會增大。
二、故障排查
為找出故障部位、消除安全隱患,我們根據故障現象,結合制動泵工作原理,通過拆解2臺制動泵進行排查,結果發現制動泵存在2處問題:一是制動泵活塞6上的O形密封圈截面直徑比圖紙要求的尺寸大了0.1?0.2mm;二是回位彈簧2比圖紙要求的尺寸短了10mm。更換符合圖紙要求的O形密封圈和回位彈簧2后試機,故障現象消失。
三、原因分析
分析認為,回位彈簧2偏短造成回位彈簧2壓縮量不足、彈力減弱,解除制動時,活塞桿3不能回位;制動泵活塞6的O形密封圈直徑過大,造成制動泵活塞6與制動泵7缸體內圓配合過緊,制動泵活塞6伸出和回位阻力較大。
當裝載機在行走過程中制動時,制動泵活塞6向右移動受阻,導致液壓制動泵7制動力不足、車輛制動疲軟。當解除制動時,因制動泵活塞6上的O形密封圈配合過緊以及回位彈簧3長度不足,造成制動泵活塞6向左移動受阻,不能迅速回到原位,導致液壓制動泵7缸體內制動液補充不足、進而致使再次制動時制動力降低、制動失靈。當連續踩踏制動踏板,或裝載機產生顛簸時,制動泵活塞6偶然回到原位,產生足夠的制動力,因而裝載機制動有效。